本站公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时间:2013年12月31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通过构图教学突破美术高考的瓶颈
昆九中  蔡咏梅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美术专业考试竞争激烈,如何使学生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式下,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画面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而构图就是取得高分必须突破的瓶颈,高考试卷选择何种构图形式,才能获得最佳卷面效果,就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如何帮助学生能够走好这第一步,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对美术高考中构图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培养和训练,有效解决构图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容应对高考的千变万化,逐步迈向成功之路。
    【关键词】:美术高考 瓶颈 突破 构图

    通过高中美术特色班的14年教学12次专业高考的历练,笔者发现无论是在素描、色彩、还是速写考试中学生都会碰到相同问题的困扰,即怎样使自己的考卷从众多的考卷中突显出来,一幅画涵盖着构图、造型、比例、结构、明暗、透视、色彩等众多的内容,构图处于最前端,是作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对绝大多数绘画基础平平的学生来说,构图的平庸使他们与高分无缘,因此,解决构图问题无疑变成了当务之急。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平时的训练轻基础重技法的思想严重,加之考试心态的不稳定和创新意识的缺乏造成的。然而高考评分细则中,无论是素描,色彩还是速写等科目无一例外的都将构图作了明确要求:1、构图完整 。画面饱满、舒适,形象完整,主体突出,物体间联系明确。2、变化统一 。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能和谐统一。而要达到以上要求,突破构图这个瓶颈,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是完美表现的前提和条件。
    在近年来的美术高考专业考试中,无论素描、色彩还是速写考试,题型基本由原来的写生转变为默写,考题以文字、图片、实物等方式出现,目的在于测试考生的综合绘画表现能力,包括构图、比例、结构、明暗、透视、色彩、空间、质感、量感等,而不是单纯的技法表现,这对考生来说将是更加严格的挑战。而在高考考场中,除少数专业基本功特别扎实的考生能够完美表现,普遍考生在三小时内很难取得满意的画面效果的,而构图往往就是一大阻碍,根据教学中的存在问题,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1、构图知识的欠缺,导致力不从心。由于美术特长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加之应试目的的影响,认为美术学习就是动笔画画,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认识,认为理论的学习就是浪费时间,重“技”轻“文”的思想较为严重,殊不知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学生无法判断自己的构图问题出在那里,自然也就无法解决作品中的问题。
    2、构图缺乏考虑盲目下笔。在美术专业课教学中,常常会看到很多学生在开始作画时表现出太过盲目,在没有整体观察好就急于落笔,这样往往是导致作品构图出现过大、过小、过空、过偏、过上、过下更有甚者出现构图不完整的现象。
    3、对构图的思想认识不够,导致太过随意。表现在色彩练习上最为明显,很多学生认为画色彩就是考察色彩,对画面构图不进行组织,导致画面散乱,没有形。
解决以上问题的办法是:
    1、加强理论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加大理论学习的力度,转变学生重技法轻基础态度,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来帮助学生技法的逐步成熟和稳定。以不变应万变,帮助学生从容应对高考的千变万化。
    2、加强构图重要性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构图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绘画中有 “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之说,即画面构图象写文章一样,要有章有法,有主有次,可见构图对于画面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美术高考,我们都必须认真对待构图,遵循构图原则,下笔做到胸有成竹,最大限度的减少构图上的失误,为高考赢得宝贵的时间。
    3、建立正确的构图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向学生强调构图的目的,使学生建立“强调、突出与舍弃”的构图概念,使作品表现出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的艺术效果。例如梵高的《向日葵》中勃发的力量,画出了画家精神世界的太阳和生命的希望。再如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通过一个普通女市民的形象表达了人对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画家之所以成为画家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画家眼中的对象也是很平常的,他成功的关键在于构图取景时,挖掘对象的精彩,组成耐人寻味的画面。
    二、加强构图上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从容应对高考。
    近年来全国艺考的不断升温,云南省也不例外,仅我校学生就从2001年的10人发展到今年的64人。要想让自己的作品能够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构图上的创新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构图在《辞海》中的概念:“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构图不但考验考生的造型能力,同时也体现出一个考生的审美修养,更是高考阅卷评分的重要评判标准。而这一标准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发展、民族习惯而异。
    如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采用了2/3侧面来构图,这和当时流行正面或侧面的构图标准不一致,这就是画家理想的构图理念。而事实也证明了画家的这种构图上的创新方法是成功的,使得作品流芳百世。社会在不断进步,美术创作作为一种意识活动也得有创新精神。当然,要突破传统理念,产生与众不同的新意,对大多数画者来说还很难,有些画家倾注毕生精力在这也未能如愿,这一点与个人的修养、耳濡目染等分不开。现今的美术教育,并不是让学生背熟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构图模式就可以,新课标明确提出美术课程能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教师只有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才能帮助学生取得高考的成功。
    1、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必然。
绘画中的思维模式是指已牢固地存在于画者的脑中,并且时刻影响着画者的绘画意识。这种意识在构图中的体现就是某种固定的方法或定式。笔者认为绘画上的创新可以从:构图创新,图式创新,理念创新,色调创新,笔法创新,意识形态创新,艺术哲学创新,相对来说具有自己的唯一性,排它性等方面着手,总而言之就是跟别人不同。只有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让他们的思维不再落于俗套,才能在作品中让人耳目一新。
    如在素描人像写生中,大多数人都会受到构图要靠一边,眼睛所看的方向要宽一点等观念的影响,也就是画面的四平八稳。这种苏派的构图模式影响着中国几代人,每每初学者都接受此模式的教育,初学者那种对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很容易落入这样的俗套,消磨着他们的灵气。当那些幸运者做出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构图及习作时,他们就会惊奇地感到一种灵感的乍现,这就是画者的乐趣。
    笔者所面对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术基础普遍较差,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几乎没有好好上过美术课,而这恰巧使得他们对绘画还没有产生某种定式,还具有某种天真的灵气,还没有一种特定的衡量标准,笔者认为教给学生“画无定法”“心无定式”是最重要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教材中所界定的完美构图如: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对于初学者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不能全盘否定。但作为教师不能强行灌输某种构图方法,而应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构图理念,努力去创新。如在进行速写训练教学中,我就常常鼓励学生多尝试用不同的透视角度进行构图,而这样的构图和那种在多数人脑中已形成思维定式的所谓完美构图相比,往往更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会让学生对能够画出更好的作品更有信心。再如在静物写生中,将罐子、瓶子、杯子、水果等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碰到这样的静物摆设,学生们往往是不加思索就开始构图,几十个学生一个样,也没有仰视、平视、俯视的区别,这样的作品在视觉冲击上往往变得很弱,不能引起别人的冲动,因为毕竟这样的作品看的太多了,这时候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了。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2、注重平时积累,才能逐步迈向成功。
    我们的学生由于受学习习惯、学习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学习面非常窄,对于优秀作品欣赏、理解得太少,学习仅限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教材的范围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审美标准,而这一标准的存在,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中,强调练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条件,如电影、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强对世界各国、各时期、各种风格作品的欣赏,教师再给予有针对性的评析,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如在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我就专门将中国画中的利用“散点透视”构图的作品和西方绘画中利用“焦点透视”构图的作品进行了详细地比较,让学生在欣赏中积累了多元化的构图知识,为他们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喜好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要正确给以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应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空间、不同透视关系中多观察、多思考,再通过多幅构图小稿的实验与取舍,最终才得出我们对画面构图形式的决断。例如在素描、色彩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每画一张作品前,做到不急于下笔,观察后必须先画几张小构图,从多方面尤其是对同一对象进行不同的取景构图的观察与比较,最后选择出最佳的构图。在速写训练中我更加注重鼓励学生构图中的人物组合训练,人物场景训练,从透视、空间、虚实等尽量多角度、多视点地进行尝试训练,使他们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人物速写。空间的拓展,使学生的画面效果骤然丰富起来,训练的热情普遍提高,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在2012年美术高考中,我所教的学生统考成绩比往年普遍提高,平均分相对于前一届学生提高了5.48分,为高考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绘画构图很难,要画出新、奇就更难了,但是只要我们通过科学的构图训练,同时加强学生的绘画能力与创造意识的培养,突破美术高考中构图这个瓶颈,学生就能从容应对高考的千变万化,逐步迈向成功之路。

(作者:admin 编辑:admin)